101本摄影书见证 跨越三个世纪的外国摄影家们如何凝视中国?
101本摄影书见证 跨越三个世纪的外国摄影家们如何凝视中国?
101本摄影书见证 跨越三个世纪的外国摄影家们如何凝视中国?,苏艺考,编导艺考报名,艺考为啥穿9月7日上午,“凝视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1840年代至今)”摄影书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展出来自影上书房的101本摄影书,呈现摄影术发明以来,跨越19、20与21世纪这三个世纪的外国人以摄影方式观看中国,并以摄影书方式作为最终表现方式的历史。
从马可波罗开始,世界其它地方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对中国加以观看,直至今日仍不减热情。其中,摄影以其特殊的最终呈现形式——摄影书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因为其可视性、可保存性、表现性与传播性。
本次展览策展人顾铮,以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为依据,但同时也考虑到摄影书本身在过去近200年里的发展与形成的特点,将这段近200年的“凝视”中国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1949年;第二阶段,1949年至1978年;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在致辞中指出,“凝视”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从中国接近150年的历史,这些图书所让我们看到外国人怎么凝视中国、他们通过凝视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以及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凝视中国。这些凝视最后呈现在一个文本上,又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凝视可能性。我们可以在展览里面可以看到有很多有意思的历史相关现实。在这个展览中,不仅仅能看到摄影作品,还能看到更多的关于历史学、社会学等等特别丰富的内容。”王璜生期待展览能给美院师生、摄影界和文化界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互动。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表示,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华南和粤港澳湾区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美术学府,举办此次展览具有独特的学术研究意义,展览在为广美师生和广州的观众带来高水平的艺术盛宴的同时,也将加深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在摄影研究、学术研究等各方面的交流。
影上书房是此次展览的联合主办方,在浙江嘉兴成立五年来一直从全世界收藏摄影图书。影上书房馆长王新妹女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21年是中国百年华诞、百年中国,影上书房以及丰富的馆藏101本外国人拍中国的摄影书,由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顾铮以展览的形式加以呈现,把静态的图书变成活的文献,充分表达了文化收藏所带来的文化魅力。不仅可以看到摄影的历史,更可以看到中国历史的摄影,从影像看出我们伟大祖国的百年积淀。”
因为疫情原因,顾铮没能出席此次展览开幕式。他在前言中写道,希望这样的划分,能够比较恰当地、有助于更好地呈现过去100多年里国外摄影家观看到的中国的变化与发展,以及他们因观看而带来的摄影书这一特殊样式的变化与发展。也希望通过展示,能和观众一起从中发现外国摄影家在通过摄影“凝视”中国时,其摄影的观念与手法因中国自身变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带来的影响。
在第一阶段的较早时期,能够进入中国的专业摄影家不多,其观看以及留下的视觉记录因此显得尤为珍贵。
英国人约翰·汤姆逊是努力以较为完整的形式呈现中国的西方最重要的摄影家之一,他的《中国和中国人影像》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一阶段中最重要的视觉财富;费利斯·比托则因其记录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的战争行为而受到关注;而长期生活在云南的法国传教士方苏雅,则以其对于像中国西南地区这样的特定区域的相对深入的观看也为后世所记取。
20世纪前期,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照相机的便携性与胶片的便携性和感光能力都有长足的进步。同时,印刷术的发展也能够做到把照片转换成书本上的影像,这就进一步促成了摄影书这一传播与表现形式的发展。许多摄影家展开了更为积极的“凝视”中国的摄影实践。
今年正逢中国成立100周年,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其艰苦奋斗的经历当然受到西方关心中国之命运的各方人士的关注。展览展出了几本珍贵的直接聚焦中国革命实践的包含了大量照片的珍贵图书,其中包括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与哈里森·福尔曼的《红色中国报道》(《北行漫记》)等。
随着对于中国的了解与兴趣的深入,一些国外摄影家开始以相对专题性质的视角来观看编辑有关中国的摄影书。这当中,以唐纳德·曼尼的《北京美观》、赫伯特·克莱伦斯·怀特的《燕京胜迹》等人的摄影书作品为著名。他们以画意摄影的风格将中国作为一种想象的东方加以艺术化处理,同时也展示了对于中华文化的敬意。
相比于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这个第二阶段的时间比较短。在这一时期,外国摄影家需要得到批准才能进入中国采访,因此现存的有关这个时期的中国的摄影书相对少一些。其中著名者有马克·吕布的《中国三面红旗》,将新中国前进征途上的困顿与努力做了较为深入的呈现。
尽管当时从外部进入新中国采访有相当困难,但像德国人叶华这样的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专业摄影师,因为其新华社记者的特殊身份,还是能够从内部来观察中国并做出较为深入的报导。而日本摄影家木村伊兵卫与滨谷浩对于新中国的摄影报导可能因为中日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较深而显得更为深入一些。
当时获准进入中国采访的国外摄影师们关注点与兴趣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摄影语言与风格有比较明显的一致。总的来说他们的报导风格以抓拍为主,但也不排除像建国初期来华苏联摄影师在中国拍摄时采取事后补拍这样的做法。
从当时国外报导摄影的发展情况看,这段时期是报导摄影的基本理念已趋成熟,画报等大众视觉传播媒介非常发达的黄金时期。
在第三阶段,中国走向改革开放。与此同时,包括报导摄影这一样式也在经历其自身在观念与手法的上的变化与突破。因此,这个阶段的外国对于中国“凝视”,其摄影观念与语言上的丰富性远远超出前两个阶段。摄影师的国别扩大到了更多的国家与地区,这些外国摄影师的观看中所体现的中国观也更趋复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激发了所有来到中国进行摄影“凝视”的人,激活他们如何运用手中的观看手段的想象力。这个时期,也是国内外对于摄影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的认识有了空前提高的时期。鲁小本与泰斯的观念性合作所得的画册,康兰丝的特殊形制的摄影集,将纽约巴黎与上海的街头时尚照片放在一起编辑成书以形成对于三个时尚都市的相互参看的摄影集等,都属此次展览中具异彩者。
在第三阶段,既有从第二阶段一直把自己的工作持续延伸到第三阶段的摄影师,如马克·吕布与叶华等人,也有进入中国后以较长期段拍摄改革开放的中国的新一代摄影家如布鲁诺·巴贝、季瑞、阎雷、迈克尔·沃夫等人。在各种交织“凝视”下,中国这个焕发新活力的国家,方方面面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面目。
《上海奥德赛》Shanghai Odyssey/作者:荷马·赛克斯(英)/ 北京上海双城
此外,本展览还设置了一个特别单元“北京上海双城记”,将外国摄影师在不同历史时期加以特别关注、拍摄制作的北京与上海这两个无论在历史还是在气质上非常不同的两个城市的摄影书放在一起,希望让观众看到对于具有不同特质与历史的城市,他们是如何探索其特性,以及反映在这种特性探索中的摄影的潜能与可能性。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图像,既照见了我们,也照出了他们自身的立场与观点,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他们的心态与心性的可能性。
开幕当天下午3:30,以“摄影术、摄影书及其收藏”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3楼展厅举行,嘉宾包括: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王璜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王新妹(影上书房创始人),陈侗(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博尔赫斯书店及其艺术机构创办人),刘庆元(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陈晓阳(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曾翰(摄影家,《城市画报》图片总监,浮图网艺术总监),蔡涛(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吴杨波(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郑梓煜(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后),何汉明(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李慧丰(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王珠琳 (“凝视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1840年代至今)”助理策展人)。
参与讨论的嘉宾认为,因其丰富性,此次展览是近年来摄影界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大家对于此次展览的主题、形式和内容给予高度评价。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邓启耀表示,由于观看者文化背景、身份和立场的不同,观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外国摄影师们的摄影,我们可以看到差异,可以看到那些被我们忽略掉的东西。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吴杨波表示,“凝视”是一个永远在进行的动作。在展场里,不单是摄影师在凝视过去的时空,观众也在凝视摄影师呈现的时空。就像重屏一样,它是多层的、套叠的关系,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性。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何汉明表示,摄影本身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记录,记录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各种切换、选择和演变。此次展览的展品都是以书的方式呈现。在电子媒介盛行的今天,又回归到用书的方式去展示摄影作品,非常值得研究。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指出历史图像学研究的重要性:“从历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谈,摄影照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归档资料。当我们把历史照片作为一个文献资料来研究时,还应该想到它在传播中的各种的历史语境。摄影书把传播语境范围扩大,带进来更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摄影书本身也是摄影史和出版史、传播史的对象。因此,近年来我们不断提倡历史图像学研究。作为历史学研究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开拓的历史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摄影家曾翰表示,每一种图像生产到传播,背后都有一套相应的机制和动因,而这个展览呈现的图像历史,和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凝视所呈现了大量的日常生活,没有特别多的明星、伟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这恰恰是我们视角里面所缺失的东西。通过外国人的观看,回过头来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这是大家很少去想的事情。这个展览最有趣的是让我们看到不同类型的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凝视,最后得到一个凝结的结果,让它组成这个脉络上的图像历史。”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后郑梓煜从“看与被看”的角度表示应该理性对待历史:“历史像地质考古一样,一层一层的叠加在上面。我们在影上书房看到相对完整的观看中国的历史目光,他们变成一种物质化的存在。而今天这个展览,我们能够对这种观看获得更加综合性的视野。我们有观看的主体性,也有研究的主体性。而这个过程当中,不要动则被冒犯,也不要动则被感动,而是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视角去对待历史的遗存。”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表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珍贵的照片或者是珍贵的书籍,更多的是一种在学院里面应该展开的研究,尤其是与内外视角交互的学术研究有密切的关联。
他指出有三点:第一、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值得我们从历史到当下不断地拓展,从视觉以及文本的研究上面不断地展开和深度的挖掘。随着自我形象的认知不断推高,重新挖掘历史的自信心和文化的自信力非常必要,同时要把自信心建立在内外交互的视角底下;第二,重视摄影。如何通过摄影认知中国,包括博览会、视觉形象等等都会影响外界对于一个国家,对于这个国家的人的一种整体认知;最后,展览是一个科学知识的呈现,也要警惕展览当中的霸权话语。所以我们如何在现实的空间当中,既呈现知识,同时又带有一种多元声音和相对客观的思考,是当下的美术馆空间实践当中要考虑的问题。
“伤痕美术”代表人物、“超级绘画”领军者高小华先生的NFT作品上链umx.art平台
湖南:关于印发《湖南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关于印发《湖南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关于印发《湖南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戏剧与影视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简章
相关文章
- 山西省编导联考面试安排 统考不如意摄影来相救!
- 中戏艺考导演专业难吗?艺考生该“小白”如何学?
- 李庚希新剧外貌演技被批评签在徐静蕾公司前年艺考落榜
- 一届艺考带动经济800亿? 暗访艺考敛财潜规则
- 厉害了!匠心艺考荣获【全国十佳品牌机构】称号
- 音乐是心灵的修行听指挥讲述属于他的故事
- 统考|江西师范大学2021年招生章程(含艺术类)
- ▲校考成绩查询徽艺考创始
- 山东艺术高考培训学校
- 虞书欣出演过的四部剧少主且慢行上榜每部都值得你一看!
- 江西警察学院2020年艺术类专业校考单科限制
- 北电四大校花关晓彤事业发展最好最后一位已沦“笑话”
- 老梁推荐:最受高考生青睐的热门城市及院校
- 中影人艺考优秀学员尚新惠追逐热爱终成就梦想!【中国传媒大学】见!
- 福建高中生想走艺考应该注意什么?这些重点你必须要知道!
- 成本太高!艺考生课外补习300节课收费15万 而万人报名只招26人!
- 【校考专栏】弘艺艺考培训:南京艺术学院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公告
- 2019播音艺考即兴评述话题押题(内有免费名师课程)
- 家有艺考生 形体表演的重要性你要知道
- 广西艺术统考第三天气质这块舞蹈生拿捏的死死的